js文件不存在或浏览器不支持该js
保护视力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构建创新、人文、生态之城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17-10-13    来源:中国上海

  1、21世纪经济报道:我有一个关于土地供给侧改革方面的问题,9月21日住建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北京上海开展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的试点意见》,鼓励北京和上海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目前了解上海相关资料显示,无论在2040规划还是相关文件当中,有关共有产权住房的土地供给规划并不多,市规土局以后会有这方面共有产权住房性质的土地出让规划吗?未来这方面是否会有相关的土地规划出台?

  岑福康(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住建部专门发布了文件支持上海和北京的共有产权房,上海的共有产权房从2009年就开始推进了。从供应土地来讲,上海共有产权房的整体规划5年前已经开始有了,主要是几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上海在2009年就规划了22个大型居住社区。大型居住社区当中,除普通商品房外,更多的是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和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这次住建部的文件更进一步强调推进共有产权房工作的开展,北京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的举措。

  第二,对于共有产权房的规划和土地供应,这一轮上海2040总体规划中都予以明确,有关方面的资料在相关网站上可以查到,目标清晰,涉及到住房保障用地的供应,都在这当中有明确。

  近阶段上海发布了“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其中重点有三句话,商品住房用地稳中有升,租赁住房用地大幅增加,保障房用地确保供应,土地尤其是住房的供给侧主要以这三句话为指导思想,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供地态势。近阶段,大家感觉到租赁住房用地大幅增加。租赁住房今后是市场化的租赁住房,保障住房当中提出保障性住房用地确保供应,共有产权房也包含其中。

  2、解放日报:关于刚刚徐局提到城市更新方面的问题,近期上海在同时规划上海图书馆东馆,博物馆东馆和上海大歌剧院三个文化场馆项目。请问,为什么他们的选址都在浦东,是出于什么考虑?另外想问一下,现在规划中有一个世博文化公园也是位于黄浦江滨江,规划面积大概是两平方公里,出于什么样的决策拿出这样的地块做一个纯公益性项目?

  徐毅松(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十三五”期间上海要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体育设施。这一轮的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和类型上都是空前的。这也是我们迈向卓越全球城市标志性的一些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将成为新一轮上海文化建设的风向标,实际上在城市发展理念和建筑潮流上也是一个风向标。刚才讲到的三个大项目,图书馆东馆和博物馆东馆是在科技馆的两侧,在浦东花木行政中心这个地方。歌剧院是在后滩地区,这三个“十三五”的重点项目是上海新一轮城市文化布局的重要节点。一个轴从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两个心是人民广场和花木地区,是文化的核心,这是新一轮布局的组成部分。这些项目对于落实上海文化发展的目标,优化全市重大设施布局,提升上海文化软实力,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是有重大意义的,也是我们制定文化发展战略里面,文化东进的具体体现。

  我们关注这三大项目在浦东,浦西也有很多项目,比如正在进行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少儿图书馆,城市发展美术馆,还有宛平剧院的改造等,都是“十三五”重大的文化项目。

  世博文化公园大家肯定都非常感兴趣,从很早以来市政府就开始关注世博后续利用的问题。对黄浦江两岸有一个整体考虑,我们在2011年市政府就批复了世博会地区的结构规划,主要针对世博地区的后续利用,规划里面确定了世博地区要建设成为上海21世纪标志性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的目标。世博会地区包括世博轴这个地区,举办世博会的大区域。这个规划里,后滩是黄浦江滨江地区重要的生态节点,后滩地区的规划里一直秉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时规划考虑结合世博会期间已经建成的滨江湿地公园,定位是“承载世博记忆、演绎生态理念、引入公共活动”,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的公共活动区,那个规划里面已经有大规模公园绿地的设想。这是2011年的规划,到2014年我们启动新一轮的总规,提出的目标是“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这个世博文化公园也是我们建设富有魅力人文之城的重要基础性、骨干性的项目,世博文化公园是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公共绿地规模,进一步突出生态性、文化性和公共性。我们定位为三大公园,一个是生态自然有序的大公园,文化融合创新的大公园,市民欢聚共享的大公园,这也是世博理解、沟通、欢聚精神的延续,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最佳诠释。

  一个伟大的城市诞生伟大的公园,世博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也是上海这座城市面向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回应广大市民热切的期望。

  3、文汇报:上海近期新增了100多处风貌保护街坊,能否谈一下目前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举措,比如处理好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谢谢。

  徐毅松:谢谢你的问题,历史文化遗产都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多次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指示,总书记也指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近期更是明确提出要下决心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中心城区历史建筑以保护保留为主,拆除作为例外的总体工作要求。

  我们考虑要高度关注里弄类历史建筑。上海已经形成点、线、面历史风貌保护体系。我们的历史建筑,我们的道路、街坊,我们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我们的风貌保护街坊,成片的历史风貌保护面积,上海已经达到58平方公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石库门里弄,石库门里弄是上海整体集体记忆的载体。

  为了进一步加强整体保护,更好地保护以成片里弄建筑为典型代表的上海城市历史基底,也为了防止大拆大建引起城市风貌的突变,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们局会同相关部门,从今年年初就对上海50年以上历史建筑开展普查,并且进行里弄风貌类街坊的甄别工作,这个过程中征询了各区、各部门的意见,听取很多轮专家的评审,进行了社会公示。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年确定了131处第二批的风貌保护街坊,报市政府批准了。加上去年第一批,一共有250个风貌保护街坊,基本覆盖了上海成片分布具有一定规模的里弄建筑,这是全市加大整体风貌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二方面,里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不同于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不是一种博物馆式的保护,尤其对里弄建筑来说,我们前些年已经有一些保护更新实践的案例,像新天地、田子坊、建业里等。我们在对里弄加强整体保护的同时,理念转变特别是强调从建筑保护走向空间保护和肌理保护,强调动态性、活化保护的理念,探索新旧融合多种保护更新方式。

  最近市政府印发了一个文件《关于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里也建立了一系列鼓励包括里弄在内的历史地区的有机更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一些支持政策,目的就是让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让里弄街坊在得到妥善保护的同时,里弄建筑也要发挥新的活力。

  我们在保护里弄建筑的同时,也必须要看见大量里弄建筑里,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原来可能一个门洞一户人家,现在有的达到了7、8户。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呼声十分强烈,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市规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怎么把里弄建筑既保护好又利用好,我们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修缮标准,加强修缮的力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比如里弄建筑征而不拆,集体置换以及部分住户抽稀等方式,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4、上海电台:近年来,上海城市更新正在积极的推进当中,很多项目安排得挺密集的,特别是在居民区,居民感受度也一直在提升。接下来的阶段,我们还会有什么新的措施出台吗?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

  徐毅松:上海发展到现阶段,城市更新是一个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城市更新从本质上来讲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公共政策和活动,我们通过城市更新进一步鼓励、引导原来的物业和权利人开展更新建设。2015年上海出台了城市更新的办法,也推进了城市更新的四大行动计划。接下来有三个方面继续推进:

  第一,在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框架下面,我们修订和完善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的土地实施细则,在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更新主要对象,分类的导向和工作要求,在原有工作总结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区政府组织实施的机构更新项目的主体,以及街道、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的职责,力求权责清晰,激发全社会共同推进。

  同时,也完善相关的土地规划政策。规土在土地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相关部分的政策,我们要突出公益导向,针对不同情形,提供公共设施以及公共设施后续实施监管的要求。城市更新当中明确了公共设施的一些要求,我们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式,要使公共设施落到实处,在实施细则里面进一步明确。

  第二,根据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把城市更新工作,具体的深化落实。一是计划做好四大行动计划,明确试点工作,确保推进实施。今年到明年,我们确定了一些试点项目,比如长宁区上生所,黄浦区160街坊等等。再有一方面,上海现在也列到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我们也是把城市更新总体思路融入到城市设计的工作当中,在接下来三年里面,我们需要积极推动像徐家汇体育公园等8个项目落地实施,我们想通过一批项目整体设计和建设实施,再为上海城市发展增添一些亮点。

  第三,探索城市更新的类型要进一步拓展。现在我们做的城市更新工作,大部分是工业和商办项目为主。结合前面说的历史风貌保护等等这些工作,我们把更新工作推进到成片风貌保护和建筑的留存方面,以“留、改、拆”为导向,像黄浦区、静安区风貌保护任务比较重的区域,确立一些试点,逐步探索里弄的社区功能能够延续,风貌保护的更新机制和路径等。我们主要是积极推进这样三方面的工作。

  5、新民晚报:前段时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发展租赁住房市场的政策》请问规土部门有哪些支持和保障措施?今年上半年上海对类住宅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当时也提出一点对已经建好但是还未交付的住宅可能要转变为租赁住房,不知道现在这方面进展如何?

  岑福康:最近上海发布了“十三五”的住房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租赁住房“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二是要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以前对于商品房、保障房我们一直是持续稳定在开展供应,租赁住房从“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当中来讲已经作为重点,强调促进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设。从规土角度来讲,近阶段主要加强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完善租赁住房用地相关的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包含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2040的总体规划前阶段已经编制完成了,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把它落实到各区总体规划当中,各区编制总体规划也要把租赁住房考虑进去。同时,有了总体规划以后,单元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也要进一步加强编制、修编和完善。二是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意见》当中已经明确了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当中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要求,这个阶段目前正在制定,根据《意见》当中涉及规划和土地的有6个方面,我们正在着手制定规划土地管理方面的操作细则。操作细则当中,主体是新增租赁住房整体规划土地管理政策,也包含了一部分存量土地存量房屋怎么转为租赁住房的有关操作细则和操作程序,目前正在制定过程当中,近阶段将发布实施。

  第二,推进租赁住房的用地出让。近阶段在9、10月份当中,我们在就业集聚区,交通便利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和公共服务配套比较完善的区域,加大力度持续供应租赁住房用地。这里有一组数据,截至前天为止,我们一共有15幅租赁住房用地,其中6幅已经完成土地供应,9幅土地目前处于土地出让公告阶段,这15幅土地面积约50公顷,建筑面积将近达到110万平方米。而且这15幅土地有一个很大特点,基本在中心城区或者产业科技园区周边,或者在轨道交通比较便利的区域,这些租赁住房区域位置综合评判都是非常好的。

  第三,我们正在实施规划修编。目前正在会同各区进行规划评估,在条件成熟区域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深化调整。目前我们已经有13个地块进入到控规调整程序当中,调整为租赁住房用地,完成规划调整以后,以上地块将逐步入市以租赁住宅用地出让。我们将持续稳定加大力度地推进租赁住房的用地供应。

  第四,不仅仅是规划,我们要加强租赁住房的建筑管理。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租赁住房建筑方案的竞赛,租赁住房应该更加体现宜居、便捷、配套完善。要进一步打造以人为本、宜居、舒适的租赁住房,按照建筑布局合理紧凑,建筑外观简洁美观,建筑比例尺度恰当,建筑节能环保等原则,鼓励建筑设计创新,增加物业管理、便利商业、活动交流、图书阅览、洗衣房、健身房等生活配套设施,设置户外连廊,底层架空等户外场地公共空间,提高租赁住房的适应性,提升社区空间品质,营造良好邻里交往的氛围。谢谢。

  6、东方网:材料说上海建设用地现在是负增长状态,面对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需求,规土部门这方面采用什么措施?第三条土地整治关于21座郊野公园,最近陆陆续续大概有6、7座郊野公园逐步开放,剩下的有没有新的规划出来?前面7个试点到明年基本处于全部开放状态,剩下14个郊野公园有没有新的规划?

  岑福康:建设用地负增长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充分把握资源环境节约、紧约束形势和转型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规土部门立足守牢人口、土地、生态、安全四条底线,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绿色发展的转型路径,努力为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

  2014年市政府专门发文,明确了“五量调控”的土地利用的基本策略。总量锁定,增量递进,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五量调控”土地的基本策略实际上包含两层,第一层总量锁定和增量递减,充分说明建设用地负增长,同时与之契合的有三个方面的措施,就是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五量调控”的土地基本策略是一套组合拳,并不是简单的把建设用地负增长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建设用地负增长的目标下,我们还要保障和保证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各个方面的用地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对应措施:

  第一,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倒逼城市内涵发展。我们要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掘力度,坚持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与闲置土地处理并举,推进土地利用功能,适度混合利用,倒逼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粗放式扩张向内涵式效益提升转变。通过建立多方利益平衡的存量转型开发机制,存量土地的难点在于多方利益的平衡。于企业而言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于社会而言增加了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在存量盘活过程当中,我们非常注重这一轮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打造更加宜居的15分钟生活圈,于政府而言提高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我们不但通过政策引导,设计有关政策,来建立多方利益平衡的存量转型的开发机制。两年多来,我们从2013年有五量调控,2014年开始启动,2015年、2016年两年多来,我们有96个项目,629公顷的土地纳入盘活转型计划,有的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第二,以土地增减挂钩和差别化供应,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实施控增逼存,以减定增,在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实行经营性用地和一般工业用地,新增用地需求以减量化工作实施,成效全面挂钩。建设用地负增长,但是对于保障战略型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我们是做好用地安排,用地上这一点足以保证的。减量化是工作的难点,相对新增土地来讲,推进工作更加清晰一点,它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历史,我们对一般性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减量化工作进行挂钩,进一步促进建设用地负增长的落地。另外一方面贯彻统分结合,有保有压原则,实行差别化供应措施。虽然新增用地逐年大幅度递减,但是依然要确保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社会民生建设用地等项目用地落实,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用地结构全面优化。这一轮的建设用地负增长,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我们通过减量化,实现用地结构的全面优化。

  第三,建立留白机制,为未来发展留足战略空间。2040的城市总体规划当中,已经对不可预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一方面结合市域功能布局调整进行战略空间留白,明确对战略预留区的规划引导,同时以预留机动指标方式,保障区域性重要通道、重大基础设施实施,另外一方面针对人口变化的不同情景,调控土地使用供需关系,进行持续计划调控,努力提高空间的包容性。这个阶段在第一个问题我已经说了,我们这个阶段在加大力度推进租赁住房的用地,加大租赁住房的土地供应,我们也进行了持续的计划调整,调控土地使用的供需关系,谢谢。

  王训国(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郊野公园建设是土地整治重要的抓手,从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以郊野公园为重点的大型游憩空间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制定了全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当时规划制定21个郊野公园建设。首批有7个郊野公园在建设。到今年年底广富林要开园,除了淞南以外陆陆续续6个郊野公园要开园了。从开园情况来看,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增益,同时挖掘了乡村文化风俗的体现。比如金山廊下的郊野公园,开园以后除了廊下农民增收增益之外,把廊下地区的风俗文化民情都挖掘出来了,得到当地老百姓广泛喜好。开园之后举办了两届马拉松,每年吸引了全国25个省市,将近3000名跑手参加运动。今年,5个郊野公园在国庆7天里接待了41.4万市民游客,郊野公园开园以后也是上海市民很好的热门去处。

  今年前段时间应市长到郊野公园调研,明确了要求。下一步,我们和市里相关联席单位开会研究,一方面要整合相关的政策。包括整合减量化、宅基地置换,农田水利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农补贴等政策,聚集郊野公园的力量,全力推进郊野公园的建设。同时对首批郊野公园,一期已经开园的,两期要推进上去。

  同时还有一些新的郊野公园,崇明生态岛建设提出来有积极性,新的郊野公园建设我们也要推上去。同时在推进郊野公园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坚持生态公园的优先原则。着重区域的自然风貌和自然机理,避免大拆大建,坚持郊野公园的公益性、开放性,多方联动,筹措资金,突破运行成本的管理要求等等,下一步还会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7、上海电视台:两个问题想问一下。一是关于商品住宅的出让方面,最近使用招标挂牌复合的新方式,目前使用下来整体感觉如何?有没有最终的反馈,未来会不会在商品住宅用地出让中使用一些新方式?第二,材料里提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信息,包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有偿退出,能否做一下介绍?

  岑福康:这个阶段在商品住宅用地中,采取了招标和挂牌,组合出让的土地出让方式。6个月以来,我们做了初步评估,达到政策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政策有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主要是平抑地价,保持土地市场的平稳,开展有序的竞价。第二,从上海发展特点来讲,上海城市管理今后的运营开发,需要更多高品质、更多有实力的开发商,不仅仅成为城市开发商,更要成为城市运营商,考虑综合实力不仅要从土地价格,而且要从企业开发、企业运营的综合实力考虑。

  取得两个比较明显的效果,第一,土地市场比较平稳,无论是溢价率还是进入竞价环节都保持比较理性,同时土地资源也充分体现市场化配置。第二方面,在逐渐从城市开发商变成城市的运营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批大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比较优良、信誉度比较高的开发企业在共同参与上海的发展建设。谢谢。

  王训国:宅基地有偿使用这项工作我补充一下。国土部正在推进三块地改革,一个是农村宅基地改革,二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第三个是农村征地制度改革,这三项制度改革在全国还处于试点阶段。上海我们选择在松江,主要聚焦两个方面的试点,一个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目前已经有两块地上市了。还有一个是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在试点过程中,目前国土部正在调研,各地反映的问题也不相同,上海的试点改革具有上海的特点和亮点。原计划今年年底完成试点工作,基于改革的复杂性,国土部决定再延长一年试点,使改革成果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孙卫星(市政府新闻办副巡视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问答环节到这里结束,各位媒体记者还有采访需求可以和市规土局和市政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构建创新、人文、生态之城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
  2017-10-13 来源:中国上海
  1、21世纪经济报道:我有一个关于土地供给侧改革方面的问题,9月21日住建部出台了《关于支持北京上海开展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的试点意见》,鼓励北京和上海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目前了解上海相关资料显示,无论在2040规划还是相关文件当中,有关共有产权住房的土地供给规划并不多,市规土局以后会有这方面共有产权住房性质的土地出让规划吗?未来这方面是否会有相关的土地规划出台?
  岑福康(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住建部专门发布了文件支持上海和北京的共有产权房,上海的共有产权房从2009年就开始推进了。从供应土地来讲,上海共有产权房的整体规划5年前已经开始有了,主要是几个方面的举措。
  第一,上海在2009年就规划了22个大型居住社区。大型居住社区当中,除普通商品房外,更多的是包括公租房、廉租房和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性住房。这次住建部的文件更进一步强调推进共有产权房工作的开展,北京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的举措。
  第二,对于共有产权房的规划和土地供应,这一轮上海2040总体规划中都予以明确,有关方面的资料在相关网站上可以查到,目标清晰,涉及到住房保障用地的供应,都在这当中有明确。
  近阶段上海发布了“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其中重点有三句话,商品住房用地稳中有升,租赁住房用地大幅增加,保障房用地确保供应,土地尤其是住房的供给侧主要以这三句话为指导思想,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供地态势。近阶段,大家感觉到租赁住房用地大幅增加。租赁住房今后是市场化的租赁住房,保障住房当中提出保障性住房用地确保供应,共有产权房也包含其中。
  2、解放日报:关于刚刚徐局提到城市更新方面的问题,近期上海在同时规划上海图书馆东馆,博物馆东馆和上海大歌剧院三个文化场馆项目。请问,为什么他们的选址都在浦东,是出于什么考虑?另外想问一下,现在规划中有一个世博文化公园也是位于黄浦江滨江,规划面积大概是两平方公里,出于什么样的决策拿出这样的地块做一个纯公益性项目?
  徐毅松(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十三五”期间上海要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体育设施。这一轮的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和类型上都是空前的。这也是我们迈向卓越全球城市标志性的一些工程,这些工程不仅将成为新一轮上海文化建设的风向标,实际上在城市发展理念和建筑潮流上也是一个风向标。刚才讲到的三个大项目,图书馆东馆和博物馆东馆是在科技馆的两侧,在浦东花木行政中心这个地方。歌剧院是在后滩地区,这三个“十三五”的重点项目是上海新一轮城市文化布局的重要节点。一个轴从虹桥机场到浦东机场,两个心是人民广场和花木地区,是文化的核心,这是新一轮布局的组成部分。这些项目对于落实上海文化发展的目标,优化全市重大设施布局,提升上海文化软实力,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是有重大意义的,也是我们制定文化发展战略里面,文化东进的具体体现。
  我们关注这三大项目在浦东,浦西也有很多项目,比如正在进行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少儿图书馆,城市发展美术馆,还有宛平剧院的改造等,都是“十三五”重大的文化项目。
  世博文化公园大家肯定都非常感兴趣,从很早以来市政府就开始关注世博后续利用的问题。对黄浦江两岸有一个整体考虑,我们在2011年市政府就批复了世博会地区的结构规划,主要针对世博地区的后续利用,规划里面确定了世博地区要建设成为上海21世纪标志性的市级公共活动中心的目标。世博会地区包括世博轴这个地区,举办世博会的大区域。这个规划里,后滩是黄浦江滨江地区重要的生态节点,后滩地区的规划里一直秉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当时规划考虑结合世博会期间已经建成的滨江湿地公园,定位是“承载世博记忆、演绎生态理念、引入公共活动”,建设成为绿色低碳的公共活动区,那个规划里面已经有大规模公园绿地的设想。这是2011年的规划,到2014年我们启动新一轮的总规,提出的目标是“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这个世博文化公园也是我们建设富有魅力人文之城的重要基础性、骨干性的项目,世博文化公园是在原有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公共绿地规模,进一步突出生态性、文化性和公共性。我们定位为三大公园,一个是生态自然有序的大公园,文化融合创新的大公园,市民欢聚共享的大公园,这也是世博理解、沟通、欢聚精神的延续,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的最佳诠释。
  一个伟大的城市诞生伟大的公园,世博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也是上海这座城市面向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回应广大市民热切的期望。
  3、文汇报:上海近期新增了100多处风貌保护街坊,能否谈一下目前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举措,比如处理好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谢谢。
  徐毅松:谢谢你的问题,历史文化遗产都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多次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的指示,总书记也指出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近期更是明确提出要下决心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中心城区历史建筑以保护保留为主,拆除作为例外的总体工作要求。
  我们考虑要高度关注里弄类历史建筑。上海已经形成点、线、面历史风貌保护体系。我们的历史建筑,我们的道路、街坊,我们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我们的风貌保护街坊,成片的历史风貌保护面积,上海已经达到58平方公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石库门里弄,石库门里弄是上海整体集体记忆的载体。
  为了进一步加强整体保护,更好地保护以成片里弄建筑为典型代表的上海城市历史基底,也为了防止大拆大建引起城市风貌的突变,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们局会同相关部门,从今年年初就对上海50年以上历史建筑开展普查,并且进行里弄风貌类街坊的甄别工作,这个过程中征询了各区、各部门的意见,听取很多轮专家的评审,进行了社会公示。这个基础上,我们今年确定了131处第二批的风貌保护街坊,报市政府批准了。加上去年第一批,一共有250个风貌保护街坊,基本覆盖了上海成片分布具有一定规模的里弄建筑,这是全市加大整体风貌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二方面,里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不同于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不是一种博物馆式的保护,尤其对里弄建筑来说,我们前些年已经有一些保护更新实践的案例,像新天地、田子坊、建业里等。我们在对里弄加强整体保护的同时,理念转变特别是强调从建筑保护走向空间保护和肌理保护,强调动态性、活化保护的理念,探索新旧融合多种保护更新方式。
  最近市政府印发了一个文件《关于深化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里也建立了一系列鼓励包括里弄在内的历史地区的有机更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一些支持政策,目的就是让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让里弄街坊在得到妥善保护的同时,里弄建筑也要发挥新的活力。
  我们在保护里弄建筑的同时,也必须要看见大量里弄建筑里,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原来可能一个门洞一户人家,现在有的达到了7、8户。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呼声十分强烈,市住建委、市房管局、市规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怎么把里弄建筑既保护好又利用好,我们是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高修缮标准,加强修缮的力度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比如里弄建筑征而不拆,集体置换以及部分住户抽稀等方式,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地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4、上海电台:近年来,上海城市更新正在积极的推进当中,很多项目安排得挺密集的,特别是在居民区,居民感受度也一直在提升。接下来的阶段,我们还会有什么新的措施出台吗?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
  徐毅松:上海发展到现阶段,城市更新是一个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城市更新从本质上来讲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公共政策和活动,我们通过城市更新进一步鼓励、引导原来的物业和权利人开展更新建设。2015年上海出台了城市更新的办法,也推进了城市更新的四大行动计划。接下来有三个方面继续推进:
  第一,在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框架下面,我们修订和完善上海市城市更新规划的土地实施细则,在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更新主要对象,分类的导向和工作要求,在原有工作总结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区政府组织实施的机构更新项目的主体,以及街道、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的职责,力求权责清晰,激发全社会共同推进。
  同时,也完善相关的土地规划政策。规土在土地规划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还有其他相关部分的政策,我们要突出公益导向,针对不同情形,提供公共设施以及公共设施后续实施监管的要求。城市更新当中明确了公共设施的一些要求,我们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方式,要使公共设施落到实处,在实施细则里面进一步明确。
  第二,根据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我们进一步把城市更新工作,具体的深化落实。一是计划做好四大行动计划,明确试点工作,确保推进实施。今年到明年,我们确定了一些试点项目,比如长宁区上生所,黄浦区160街坊等等。再有一方面,上海现在也列到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我们也是把城市更新总体思路融入到城市设计的工作当中,在接下来三年里面,我们需要积极推动像徐家汇体育公园等8个项目落地实施,我们想通过一批项目整体设计和建设实施,再为上海城市发展增添一些亮点。
  第三,探索城市更新的类型要进一步拓展。现在我们做的城市更新工作,大部分是工业和商办项目为主。结合前面说的历史风貌保护等等这些工作,我们把更新工作推进到成片风貌保护和建筑的留存方面,以“留、改、拆”为导向,像黄浦区、静安区风貌保护任务比较重的区域,确立一些试点,逐步探索里弄的社区功能能够延续,风貌保护的更新机制和路径等。我们主要是积极推进这样三方面的工作。
  5、新民晚报:前段时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发展租赁住房市场的政策》请问规土部门有哪些支持和保障措施?今年上半年上海对类住宅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当时也提出一点对已经建好但是还未交付的住宅可能要转变为租赁住房,不知道现在这方面进展如何?
  岑福康:最近上海发布了“十三五”的住房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租赁住房“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设。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二是要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以前对于商品房、保障房我们一直是持续稳定在开展供应,租赁住房从“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当中来讲已经作为重点,强调促进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建设。从规土角度来讲,近阶段主要加强四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完善租赁住房用地相关的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包含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2040的总体规划前阶段已经编制完成了,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把它落实到各区总体规划当中,各区编制总体规划也要把租赁住房考虑进去。同时,有了总体规划以后,单元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也要进一步加强编制、修编和完善。二是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意见》当中已经明确了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当中规划和土地管理的要求,这个阶段目前正在制定,根据《意见》当中涉及规划和土地的有6个方面,我们正在着手制定规划土地管理方面的操作细则。操作细则当中,主体是新增租赁住房整体规划土地管理政策,也包含了一部分存量土地存量房屋怎么转为租赁住房的有关操作细则和操作程序,目前正在制定过程当中,近阶段将发布实施。
  第二,推进租赁住房的用地出让。近阶段在9、10月份当中,我们在就业集聚区,交通便利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和公共服务配套比较完善的区域,加大力度持续供应租赁住房用地。这里有一组数据,截至前天为止,我们一共有15幅租赁住房用地,其中6幅已经完成土地供应,9幅土地目前处于土地出让公告阶段,这15幅土地面积约50公顷,建筑面积将近达到110万平方米。而且这15幅土地有一个很大特点,基本在中心城区或者产业科技园区周边,或者在轨道交通比较便利的区域,这些租赁住房区域位置综合评判都是非常好的。
  第三,我们正在实施规划修编。目前正在会同各区进行规划评估,在条件成熟区域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深化调整。目前我们已经有13个地块进入到控规调整程序当中,调整为租赁住房用地,完成规划调整以后,以上地块将逐步入市以租赁住宅用地出让。我们将持续稳定加大力度地推进租赁住房的用地供应。
  第四,不仅仅是规划,我们要加强租赁住房的建筑管理。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租赁住房建筑方案的竞赛,租赁住房应该更加体现宜居、便捷、配套完善。要进一步打造以人为本、宜居、舒适的租赁住房,按照建筑布局合理紧凑,建筑外观简洁美观,建筑比例尺度恰当,建筑节能环保等原则,鼓励建筑设计创新,增加物业管理、便利商业、活动交流、图书阅览、洗衣房、健身房等生活配套设施,设置户外连廊,底层架空等户外场地公共空间,提高租赁住房的适应性,提升社区空间品质,营造良好邻里交往的氛围。谢谢。
  6、东方网:材料说上海建设用地现在是负增长状态,面对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需求,规土部门这方面采用什么措施?第三条土地整治关于21座郊野公园,最近陆陆续续大概有6、7座郊野公园逐步开放,剩下的有没有新的规划出来?前面7个试点到明年基本处于全部开放状态,剩下14个郊野公园有没有新的规划?
  岑福康:建设用地负增长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充分把握资源环境节约、紧约束形势和转型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决策。规土部门立足守牢人口、土地、生态、安全四条底线,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绿色发展的转型路径,努力为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
  2014年市政府专门发文,明确了“五量调控”的土地利用的基本策略。总量锁定,增量递进,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五量调控”土地的基本策略实际上包含两层,第一层总量锁定和增量递减,充分说明建设用地负增长,同时与之契合的有三个方面的措施,就是第二个层面的工作是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五量调控”的土地基本策略是一套组合拳,并不是简单的把建设用地负增长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建设用地负增长的目标下,我们还要保障和保证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各个方面的用地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对应措施:
  第一,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倒逼城市内涵发展。我们要全面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掘力度,坚持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与闲置土地处理并举,推进土地利用功能,适度混合利用,倒逼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粗放式扩张向内涵式效益提升转变。通过建立多方利益平衡的存量转型开发机制,存量土地的难点在于多方利益的平衡。于企业而言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于社会而言增加了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在存量盘活过程当中,我们非常注重这一轮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完善,打造更加宜居的15分钟生活圈,于政府而言提高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我们不但通过政策引导,设计有关政策,来建立多方利益平衡的存量转型的开发机制。两年多来,我们从2013年有五量调控,2014年开始启动,2015年、2016年两年多来,我们有96个项目,629公顷的土地纳入盘活转型计划,有的项目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第二,以土地增减挂钩和差别化供应,为产业发展腾挪空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实施控增逼存,以减定增,在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工作,实行经营性用地和一般工业用地,新增用地需求以减量化工作实施,成效全面挂钩。建设用地负增长,但是对于保障战略型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我们是做好用地安排,用地上这一点足以保证的。减量化是工作的难点,相对新增土地来讲,推进工作更加清晰一点,它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历史,我们对一般性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减量化工作进行挂钩,进一步促进建设用地负增长的落地。另外一方面贯彻统分结合,有保有压原则,实行差别化供应措施。虽然新增用地逐年大幅度递减,但是依然要确保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和社会民生建设用地等项目用地落实,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用地结构全面优化。这一轮的建设用地负增长,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我们通过减量化,实现用地结构的全面优化。
  第三,建立留白机制,为未来发展留足战略空间。2040的城市总体规划当中,已经对不可预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一方面结合市域功能布局调整进行战略空间留白,明确对战略预留区的规划引导,同时以预留机动指标方式,保障区域性重要通道、重大基础设施实施,另外一方面针对人口变化的不同情景,调控土地使用供需关系,进行持续计划调控,努力提高空间的包容性。这个阶段在第一个问题我已经说了,我们这个阶段在加大力度推进租赁住房的用地,加大租赁住房的土地供应,我们也进行了持续的计划调整,调控土地使用的供需关系,谢谢。
  王训国(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郊野公园建设是土地整治重要的抓手,从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以郊野公园为重点的大型游憩空间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部署之后,我们制定了全市基本生态网络规划,当时规划制定21个郊野公园建设。首批有7个郊野公园在建设。到今年年底广富林要开园,除了淞南以外陆陆续续6个郊野公园要开园了。从开园情况来看,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增益,同时挖掘了乡村文化风俗的体现。比如金山廊下的郊野公园,开园以后除了廊下农民增收增益之外,把廊下地区的风俗文化民情都挖掘出来了,得到当地老百姓广泛喜好。开园之后举办了两届马拉松,每年吸引了全国25个省市,将近3000名跑手参加运动。今年,5个郊野公园在国庆7天里接待了41.4万市民游客,郊野公园开园以后也是上海市民很好的热门去处。
  今年前段时间应市长到郊野公园调研,明确了要求。下一步,我们和市里相关联席单位开会研究,一方面要整合相关的政策。包括整合减量化、宅基地置换,农田水利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农补贴等政策,聚集郊野公园的力量,全力推进郊野公园的建设。同时对首批郊野公园,一期已经开园的,两期要推进上去。
  同时还有一些新的郊野公园,崇明生态岛建设提出来有积极性,新的郊野公园建设我们也要推上去。同时在推进郊野公园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坚持生态公园的优先原则。着重区域的自然风貌和自然机理,避免大拆大建,坚持郊野公园的公益性、开放性,多方联动,筹措资金,突破运行成本的管理要求等等,下一步还会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7、上海电视台:两个问题想问一下。一是关于商品住宅的出让方面,最近使用招标挂牌复合的新方式,目前使用下来整体感觉如何?有没有最终的反馈,未来会不会在商品住宅用地出让中使用一些新方式?第二,材料里提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信息,包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有偿退出,能否做一下介绍?
  岑福康:这个阶段在商品住宅用地中,采取了招标和挂牌,组合出让的土地出让方式。6个月以来,我们做了初步评估,达到政策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政策有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主要是平抑地价,保持土地市场的平稳,开展有序的竞价。第二,从上海发展特点来讲,上海城市管理今后的运营开发,需要更多高品质、更多有实力的开发商,不仅仅成为城市开发商,更要成为城市运营商,考虑综合实力不仅要从土地价格,而且要从企业开发、企业运营的综合实力考虑。
  取得两个比较明显的效果,第一,土地市场比较平稳,无论是溢价率还是进入竞价环节都保持比较理性,同时土地资源也充分体现市场化配置。第二方面,在逐渐从城市开发商变成城市的运营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批大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比较优良、信誉度比较高的开发企业在共同参与上海的发展建设。谢谢。
  王训国:宅基地有偿使用这项工作我补充一下。国土部正在推进三块地改革,一个是农村宅基地改革,二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第三个是农村征地制度改革,这三项制度改革在全国还处于试点阶段。上海我们选择在松江,主要聚焦两个方面的试点,一个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目前已经有两块地上市了。还有一个是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在试点过程中,目前国土部正在调研,各地反映的问题也不相同,上海的试点改革具有上海的特点和亮点。原计划今年年底完成试点工作,基于改革的复杂性,国土部决定再延长一年试点,使改革成果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孙卫星(市政府新闻办副巡视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问答环节到这里结束,各位媒体记者还有采访需求可以和市规土局和市政新闻办联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